星期日, 2月 24, 2008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照片

臺北市信義區吳興國小96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專業成長研習計畫
一、依據:
(一)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
(二)臺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申辦總計畫。
二、目的:
(一)透過教學評鑑,引導學校相關教師進行教學省思,促進專業成長。
(二)發展吳興國小的教學評鑑模式及其規準,以增益教學的發展與實施成效。
(三)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以提升教學品質。
三、試辦工作期程:

1.
2/21
(四)13:30│16:30
專家會議 講座:葉興華教授
2
2/25
(一)13:30│16:30
推動小組會議講座:丁一顧教授

3
2/29
(五)14:00│16:00
專家會議行動研究知能(一)講座:田耐青教授
4
3/7
(五)14:00│16:00
專家會議行動研究知能(二)講座:田耐青教授
5
3/14
(五)12:30│13:10
專業教師成長1入班觀察規準實作

6
3/20
(四)13:30│16:30
專家會議實作與討論(一)講座:丁一顧教授
7
3/21
(五)14:00│16:00
專家會議行動研究知能(三)講座:田耐青教授
8
3/26
(三)13:30│16:30
專業成長活動2電影讀書會(一)講座:陳建榮老師
9
3/28
(五)14:00│16:00
專家會議行動研究知能(四)講座:田耐青教授
10
4/3
(四)13:30│16:30
專家會議實作與討論(二)講座:丁一顧教授

11
4/23
(三)13:30│16:30
專業成長活動3電影讀書會(二)講座:陳建榮老師

12
5/9
(五)14:00│16:00
專家會議行動研究知能(五)講座:田耐青教授

13
5/14
(三)13:30│16:30
教師團隊實作象山生態體驗研習活動<全體成員參加>

14
5/21
(三)13:30│16:30
專業成長活動4電影讀書會(三)講座:陳建榮老師
15
5/29(四)12:00│16:30
推動小組會議(二)輔導研發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講座:丁一顧教授
16
6/18(三)14:00│16:00
訪視會議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分享與回饋講座:丁一顧教授<全體成員參加>
四、經費:由試辦方案經費支出
五、本計劃經呈請校長核定後實施

標籤:

星期日, 2月 03, 2008

校園隱私談話會教學設計

廁所隱私談話會教學設計
活動一︰教師與學生藉由日常生活的經驗,討論關注廁所隱私的重要性和形式。(40分鐘)1·讓學生列出他們在學校使用廁所的情形,並小組分享(如<廁所大不同>活動)
2·讓學生想一想他們曾經在廁所所面臨的窘境,並請一、二位學生起來分享他們的經驗。
3·學生討論「如何使用廁所」?全班一起比較討論,以了解為什麼學校<廁所大不同>。
活動二︰藉觀賞投影片或影片探討廁所的使用。(40分鐘)1·請同學列出他們自己的經驗(如<廁所大不同>活動)
2·根據步驟1,教師與學生歸納出常使用的廁所設施問題,並討論這些問題所造成的隱私問題。
3·讓學生分組從彼此的分享常碰到的廁所衝突事件,並做具體的事實描述。(當做課後作業)
4·教師歸納說明︰想一想廁所私密性欠佳,會產生哪些副作用,我們需要積極找尋其他的替代方案及減少目前學校廁所設施缺失的狀況。
活動三︰藉參觀、討論了解影響廁所隱私的各種措施。(如<廁所旅行團>活動)(80分鐘)1·請學生至學校幼稚園、男生廁所和女生廁所,實地明瞭一些問題。
2·請同學蒐集來的實地問題資料,回教室一一討論可以解決的方案,若無,請提出改進的想法和理由。
活動四:談話會準備活動(80分鐘)

本校訂於96年3月29日(星期四)下午13:30,於會議室舉辦「校園廁所隱私談話會」, 談話會的主要功能在於集思廣益、收集各方意見而促成廁所隱私議題上的角度聚合,屬於一種促進方法,參加的人大多是學生代表,意見表達雖並沒有立即權利改變,但具有促成校長接納意見以及提供相關建議的功能。


談話會的草稿
主要參與會議人物及其負責內容
主持人(1人) 。在談話會中,需開場白,說明會議的目的,介紹出席人員、會場議事規則、安排出席人員、控制會議秩序,並作結語,主持人並不表明立場。
主持人的開場白如︰認識隱私檢視學校廁所是近來五年級學生們學習的題材之ㄧ,我們知道每一個人或一群卻對自己隱私邊界有相當不同的看法,但是,在廁所這個地方,卻是學校裡的人普遍性認為廁所是一個需要保護自己隱私的地方。我們希望校長在決定改建廁所的規劃或是總務處修理現有廁所設施之前,可以聽一聽使用學校廁所的小朋友的意見,所以要請打掃全校廁所的五年級班級代表及關心保護隱私問題的老師,聚集在會議室舉辦一場談話會,本談話會將以「學校廁所設施是否可以再多關心隱私一些?」為主題,接下來請針對此議題發表您們的想法及理由。本談話會按照黑板上的議程進行……。介紹與會者
議程︰主持人致詞<5分鐘>   各班一名學生陳述意見<30分鐘>每5分鐘為一段落   建築師說明<5分鐘>
訓導人員說明<5分鐘>
開放現場提問<30分鐘>每10分鐘為一段落
校長說明<15分鐘>

主持人結語<3分鐘>
會場工作者(1人)︰開會前與主持人共同訂出議程及開會規則,並在黑板上列出會議規則、討論主題、議程。在會議進行時,計時並督促發言者遵守時間限制。

會議規則︰必須遵守時間,否則會舉牌,現場不得有噓聲或掌聲,否則請出場。各發言時間及順序如下︰1·陳述意見︰每人限時3分鐘陳述。2·互相提問或作補充說明︰輪流每人一分半鐘發言,但需針對不明瞭之事實予以說明,不是針對反對或贊成的理由陳述。3·開放現場提問︰每人限一分半鐘。
學生角色:1·學生甲︰廁所常發生------。萬一發生門扣鬆脫的事,不僅是上廁所的當事人受傷害,旁邊的同學也會很難堪,下一次碰面會怪怪的。
2·學生乙︰上廁所時,被別人看見自己的身體,會有怕怕的感覺。我們會提心吊膽,有時會等到快上課才匆匆忙忙去上廁所。
3·學生丙︰我們發現一個會一覽無遺的廁所,我們想請校長幫我們想想辦法?我們應該調整下課時間嗎?或者是告訴同學不要使用那間廁所。
接受要求之大人代表及其角色立場 1總務處代表︰強調廁所的安全設備,仍被小朋友發現影響隱私問題,今天我們收到的重要訊息後,我們可以做到的地方是-------
2訓導衛生人員:學校廁所要維持清潔舒適,必須要每一位小朋友使用前使用後都有好的衛生習慣,目前,在廁所內發生的糾紛不外乎有-----------終有一日---------------。除了依班使用廁所的規範外,我們可以ㄧ起做到的還有-------\
3·建築師︰我們要維持美的生活,無法不注意廁所的通風、清潔和安全問題,我們的廁所除了要靠我來設計外,會把你們使用上的種種發現也都會放進去考慮,我們可以改變現有的狀況是-----------。
小記者(2-3人)︰立場不拘,但必須聆聽大人和學生意見,並發掘疑點和問題,可發言並做簡要記錄,隔日在發新聞稿張貼在各班公佈欄公佈。
學生代表︰在公聽會時仔細聆聽兩方的意見,於「開放現場提問」時間中,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提出疑問,結束時寫出自己的想法及理由

學生學習省思

隱私權頒獎典禮 5.2劉潔芳

經過一系列活動和座談會,我終於知道隱私是這麼重要,以前小小年紀的我不太懂事,喜歡在別人上廁所時跟著去,如果不讓我進去就從門縫看進去,不然就是在外面亂打門,現在想想真不應該,不但讓別人上的不自然,而且會侵犯到他人隱私,隱私到底是什麼?
不亂碰觸他人身體
不亂翻閱他人日記
小時候的我,常看哥哥的日記,使哥哥生氣,那時候我是怕哥哥在日記上寫我的壞話,所以才去偷看嘛!
現在想起來真不應該,我已經五年級了!已經懂得隱私,所以我也不再做這又置動作,我對隱私權的說法:我要尊重他人
他人也要尊重我!

學校能聽聽小朋友心生和問題,了解廁所的一些問題並且加以改進,所以小朋友應該全力支持做到廁所隱私宣言,尊重別人和自己喔!----5.4劉昊

我學了很多,例如:上廁所對每一個人都是一件最隱密的事,所以學會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上廁所是一件愉悅的事情,每個人上完廁所都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如果每間廁所的環境非常乾淨,那麼上廁所就是一種享受!
上廁所尊重別人,
不偷聽`,不偷看!
性別不分要沖水
乾淨的來,乾淨的走
做個乾淨的好寶寶 5.8黃筱雯 張晏馨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人十分重視它,所以在生活中愈不起眼就遭人重視,所以,在校園中對於隱私權都是超級重視。5.12張顥倫

標籤:

轉貼教師隱私權教學省思

記「校園廁所隱私宣言教學」 陳尹雯
在課堂中我們討論到是否曾經上廁所時,被侵犯到隱私,如被偷窺或被打開廁所門的經驗 ,孩子們仿佛打開話匣子一般,一股腦ㄦ說個不停,把當時尷尬窘迫氣憤等情緒通通表達出來。
我們希望自己身體的隱私,不會因為上廁所而變的毫無保障。後來我們發現這樣的觀念,只讓五年級孩子知道是不夠的,因此我們發起了校園隱私宣言的連署活動,希望讓吳興學生知道尊重廁所隱私,維護廁所整潔的重要性。

孩子面對連署活動是既興奮又緊張,畢竟這是他們第一次要到別人的教室做有挑戰性的活動,為了降低孩子的緊張,我們在敎室裡自己做了一番演練,從宣導短片到海報宣言內容呈現,以及有獎徵答,孩子們熟悉了所有連署活動流程後,無意中對自己就增添了不少信心,即使分配到去六年級敎室的那一組似也不再忐忑不安 而要正式上場的那個早自習 孩子們早已摩拳擦掌迫不及待 時間一到孩子們拿著焦距看著他們針對廁所隱私宣言侃侃而談,看看他們鼓吹學弟妹,學長姐踴躍簽名響應連署活動,看著有獎徵答來炒熱氣氛,頓時覺得孩子們長大不少,而這樣的活動除了讓孩子學習了廁所隱私外,無意中也訓練了孩子表達的能力和面對挑戰的勇氣。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負責到特教班連署的那一組同學,原本他們在普通班連署是充滿挫敗感。

<轉貼>2008象山體驗活動學生營新聞報導一

吳興國小象山體驗營 教學員認識昆蟲和植物為了鼓勵學生多接近自然環境,臺北市吳興國小今天為校內高年級學生,舉辦二天一夜的「象山體驗營」。引導小朋友探索學校周邊豐富的昆蟲和植物世界。位於象山山腳下,中強公園附近的吳興國小,利用周邊的自然資源,結合教師團隊規劃二天課程,讓30位高年級學生展開生態之旅。第一天藉由探索學校生態園、植物敲染,夜訪中強公園的昆蟲天地,對學校周邊的昆蟲和植物生態作基本的認識。第二天師生們則一起上象山,追逐昆蟲的蹤影。
吳興國小校長瞿德淵表示,希望利用這個活動,讓同學多認識學校週邊的環境,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課程還邀請到剛從吳興國小畢業,就讀國一的陳信安同學,為學員講解甲蟲的生態。陳信安在六年級時,因為在家附近檢到一隻鍬型蟲,帶回家飼養,從此跟昆蟲結下不解之緣。從書本和網路上得到許多甲蟲的知識,對於昆蟲的飼養和觀察非常有心得,上起課來像個小博士,從昆蟲的細部的外型和分類,都能娓娓道來,因此是吳興國小昆蟲教學課程的常客。陳信安表示,和學弟妹分享甲蟲的有趣知識,讓他覺得很快樂。

標籤:

2008象山體驗活動學生營

你知道昆蟲會說故事嗎?每一隻昆蟲身上都帶著一個豐富的故事。位在象山山腳下、中強公園附近的吳興國小,在1月24日、25日將為高年級學生舉辦「寒假學生象山體驗營」活動,結合了美術、童詩、數學、歷史和自然觀察的元素,一邊引導小朋友揮灑自己的想像空間,一邊探索豐富的昆蟲世界裏,引導小朋友增加夜間探索昆蟲經驗,提升小朋友欣賞自然環境的興趣,小朋友們並由詩文創作來發抒情意,藉此培養小朋友專題探索能力。
此次體驗營除了由吳興國小專業教師團隊共同規劃與執行各項課程活動,本校更獲得林仲鋆文教基金會贊助經費,除了在學期中辦理象山體驗活動教師研習外,更深耕學校象山特色課程,此次透過辦理『寒假學生象山體驗營』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並讓孩子自己詮釋體驗經驗以線上討論方式表達出來。
我們在第一天安排探索學校生態園、導讀昆蟲記、植物敲染,讓自然觀察透過文學筆法更細膩的引發孩子愛探索的心。同時我們還將邀請剛從本校畢業的小小昆蟲專家---陳信安同學來上一堂「昆蟲生命史與棲息地」的課程,陳同學雖然才上國一,但對昆蟲的飼養與觀察頗有心得,上起課來不僅內容豐富,更頗有小教授的架式,可以讓學弟妹們有一個很好的學習典範。
夜晚的社區中強公園觀察活動,是活動中最為特殊的地方,原來是白天孩子嬉戲的公園,到了夜晚成了昆蟲的天地,我們還會遇到昆蟲天敵---蜘蛛所佈下的「天羅地網」,長長的蜘蛛絲橫擋住公園小徑,當我們透過手電筒的照射蜘蛛絲纖細亮亮的樣子,讓孩子們更體會昆蟲的奇妙生活。同時中強公園也是臺北樹蛙的保育棲息地,說不定可以在此發現到牠們可愛的模樣。
夜訪中強公園的活動,學校特別邀請榮獲第一屆教育奉獻獎的自然生態專家---蘇盛雄老師來擔任講座,他長期研究吳興地區自然生態,最特別的是他可以說出一個個昆蟲故事,讓人透過昆蟲生命史對自己所生存的環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寒流來襲的夜晚,蘇盛雄老師將帶領象山下的孩子到中強公園,與昆蟲一同領略自然的奧秘。當天晚上參與活動的同學們將和老師一起夜宿吳興校園,這可又是另一個不同的體驗,相信一定會讓同學留下深刻的回憶。
第二天早上,師生一起上象山,追逐神秘小徑上昆蟲蹤影,在相思樹下解「相思鎖」,逸賢亭翻轉「昆蟲萬花筒」,在自然與藝文的相互交流中,激發並深化孩子的自然探索潛能與團隊合作活力,共同在象山上分享著昆蟲的新故事!。

星期四, 2月 15, 2007

星期六, 2月 03, 2007

打造一個自尊尊人的吳興文化---話隱私權


乍聽吳興校園在執行的「校園隱私宣言行動方案」的老師們會問我「你怎麼想要和學生談隱私的?」,這個問題引發我深思:「隱私二字是什麼時候,想要做為學生學習自尊尊人的題材?」,「我為什麼選由高年級學生開始學習呢?」我試著簡述這兩個問題如下:
一、認識隱私能引發自重
我知道自己的教師工作裡,會接觸大量的「你的我的分不清」的學生衝突小故事。隱私更是學生在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很容易提到的權利概念,但是,隱私的訴求卻也存在許多模糊與矛盾的地方,需要加以澄清。高年級學生雖然對於自己的價值有了認識,但是究竟什麼是隱私?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告訴孩子:
(一) 觀察的隱私:一個人或一群人不想被其他人任意看到的時候。例如:孩子在校園一角說心事或聊天時,他們的談話內容不被其他人知道,那麼他們就保有隱私了。
(二)資訊的隱私:一個人或一群人有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生日等等。
(三)行為的隱私:在不受其他人干擾的情形下,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例如:孩子和朋友組了一個「甲蟲家族」專門研究獨角仙的生活,不想讓人任意加入討論,就是擁有隱私。
吳興「校園隱私宣言行動方案」課程就是要讓孩子們認識隱私的觀念、知道自己與其他人在隱私方面的差異、隱私的益處與代價、以及隱私適當的範圍與限制等等。
二、認識隱私是消除孩子被欺負的方法
公立小學是一個零拒絕的義務教育理念,普通班級裡,除了身障學生還會有學障、情障的學生一起在同一個班級上課、遊戲。上課期間當教師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時,可以清楚的看見社交關係邊緣化的學生被孤立出來,甚至拒絕與他們合作,在競爭概念優先於分享合作關係之時,同理心與欣賞差異的學習,絕非三言兩語靠道德勸說,學生就會調整心態接納弱勢學生。更不用說少數學業落後、或身體瘦弱、或娘娘腔、或文化不利的學生,在下課時間受到標籤化,遭到排斥不公平對待的情形,也不在少數。凡此校園歧視問題,雖經教師輔導,但是,對於這些欺負人的學生,教師的介入可能會暫時消除衝突現象,但實質的問題並沒有被理解,彼此的怨懟仍然存續著,因此,同理彼此差異問題,重視「隱私」可以帶來好處。
當孩子知道每一個人都保有隱私的時候,一方面孩子不必擔心他人對自己的做法,會有不公平的評價,知道學習的時候不會被人打擾,也不會有人在背後偷窺。而孩子也知道人人都有隱私權利,需要尊重他人的隱私,知道沒有人可以任意使得他人尷尬,學生就能更自尊尊人。
三、教師是學生學習「隱私」的貴人
假如學校老師認識保有隱私的重要性,對學生的看法和評價會更趨向於正向,那麼學生得到尊嚴的機會就更大。例如:學生因為想保有隱私而不想合作,產生了不易與別人相處,或者學生無法及時發現違法或違規的行為,而失去糾正錯誤的想法時,教師懂得適時引領學生檢視隱私權的利與弊;覺察問題的既有限制,知道需要付出什麼代價,這樣的討論歷程,教師必然是引導學生評估得失做好決定的重要貴人。
我們想要學生跨越害怕,積極而勇敢的選擇主張自己的權利,要衝破眼前的限制取得雙贏對等關係。雖然隱私權並不是一種絕對,或者絲毫不受限制的權利,但是我認為讓每一個吳興孩子瞭解並能主張隱私,重視個人尊嚴及會為自己行為負責做決定,勇敢去呈現自己風格,也懂得去尊重他人的權利。那麼,自尊尊人的吳興校園文化就不是夢了。

星期四, 1月 18, 2007

人權教育實務探討

壹、 前言
在公立的學校,校園內發生的大部分活動都是從成人的視野,甚至是行政系統、管理層面來處理,經常是憑老師個人的人格特質,決定學生的權益。其實若在處理的過程沒有照顧到所謂的兒童人權,學生就難以學到自重,也較難發展尊重他人權益的行為。那麼,要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權利,甚至會幫助他人主張權利,使他們成為一個「自尊、尊人」,「追求社會正義」的公民,就需要學校教師有動機、有熱情的推動人權教育。教師們存在著一種William E.Doll(王紅宇,1999)提及的「在這裡沒有人擁有真理,而每個人都有權利要求被理解」的教育觀,身體力行起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聲,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遇到與自己人權相關事宜,能經獨立判斷思考力,產生捍衛自己與他人權利的行動。
根據我這些年推動人權教育工作觀察,發現對人權教育的認同感,受到教師個人和學校系統因素阻礙,因此,需要進一步思考以哪一種策略來引動教師主動學習人權教育知能,共同確認人權教育的價值,散發人權價值,擴散為一種「每個人都有權利要求被理解」的學校人權文化。僅就人權教育個人認同問題、學校系統和推動人權教育策略概述如下:

貳、 人權教育的個人認同問題
柏楊先生(2002)整理史籍發現「中華文化基因裡,一開始就缺乏人權思想從沒有人權素養。所謂的中華文化,不是以誠信、尊嚴、尊重為主軸,而是以政治或金錢為主軸,只有君權,沒有民權。」因此知道人權就如同外來種子一般,播灑在中華文化後期待它長出芽來,需要增加人權教育的時間,所需的計畫量也要增加,一時之間不易看到人權教育的效益。
目前教師們要進行人權教育,第一個會關心實施人權教育的複雜度而非人權教育的本身,因為,整個人權教育課程設計是以議題的形式融入到各個領域實施,教師在沒有內在需求與外在鼓勵條件下,一方面缺乏學習人權教育的意願,一方面缺乏課程時間去做。說真的,融入式人權教育非但直接挑戰教師的人權敏覺力與課程規劃能力,並且教師原已擔心推動人權教育會引發「破壞校園倫理與秩序」,「有許多的學生人權思想是迷思的,行為是偏差的。」基本上老師們不信任學生有理性思考能力;或擔心自己的作為易遭人質疑「學校制度與教師處事,假保護之實而侵犯學生之權」如此多重的焦慮,在在都影響著教師認同人權教育的價值。

參、 人權教育的學校系統阻礙
以往國內的教育政策,經常隨著教育部長的離職而改變學校教育的優先事項,使得學校教育的工作品質受到相當程度的損害,學校教育發展缺乏穩定度。即便學校有共同願景,校長卻不得不清楚地了解教育部賦予的角色與責任,教育的價值會遇到令人沮喪的阻礙。這些過去的經驗,促使學校僅維持在最低限度的、被動的進行人權教育操作;包括有的校長個人對人權教育的知識是不完全的,或是有迷思的,或對人權教育的圖像是消極的;還有一個主要原因,目前學校也處在教育鬆綁、去中央化、教育權下放的教育改革發展歷程,看似校長有權來革新學校教育,做學校本位性的管理,其實相對的也增加了許多工作,需要處理大量的文件和工作超載,造成角色模糊的困惑。其他,諸如學校外部系統對於整體人權教育課程發展僅做有限投資,市面上少有人權概念的學習材料。至於教案的設計,僅靠歷年徵選人權教材教案,掛在網站上讓有意願的教師瀏覽,實際上,整體性改變學校系統的人權教育策略仍嫌不足。難怪教師們會有「人權定位模糊,實際的狀況發生時,無法確切處理」,「與現行政策管理及要求立即性成效的做法有衝突」,「理想與實踐有一些衝突」,「大環境中充滿著侵犯人權而不自知的狀況」,「教師尊嚴和管教放不下」(91.11高中種子教師回饋)的迴響,有舉棋不定的躊躇感。又處在大量的、新的教育革新倡導,衝擊著教師尊嚴和管教,更令教師困擾是否要將人權的普世價值,連結到學生的學習上,擔心無法得到學校系統的支持和鼓勵。

肆、 推動學校人權教育策略
對於國內推行人權教育的不利因素,絕非一時半刻可以獲得改善。至於,眼前推行人權教育策略,個人以為可以由校長入手,要求由行政管理者轉型為教學領導者、籌設有效能的教學核心團隊、鼓勵教師自主組織人權教育社群和積極累積教師人權教育知識等四方面積極來做。分述如下:
一、校長是人權教育的領導者。
校長若轉型成為一個人權教育的領導者,需要將關愛的眼神放在教室,甚至要有更多的時間來激勵教師教學。也許要多安排時間和老師們會面,以及協助教師做人權教育的發展,甚至可以由校長直接示範人權教學,提供人權知識。
二、籌設有效能的人權教學領導團隊。
這個團隊是有效能的、可以被要求的人權專業社群。不只是有效率的進行人權教育專業發展,更包含著檢視學校人權環境體質和人權文化為核心工作,對人權教育負有專業支持的道德責任。

三、鼓勵教師組織人權教育社群。
藉由教師自動組織社群,聚焦與擴散人權教諭知識,激發非主動性的外圍教師的人權教育動機、熱情、和創造力,一起加入專業討論和情感支持的行列。
四、累積教師人權知識,增加專業判斷力。
有些老師和校長也許已經發展了人權知識的專業判斷力,他們也許可以回應有些教師要求「告訴我們怎麼做!」,提共其他老師專業判斷經驗,幫助他們去處理人權事件,然後,再累積這些新的經驗,形成一個複雜的學習型網絡,將具體的人權教育經驗文件化,藉此來處理、解決校園內不斷發生的人權議題和改善學校的人權文化。

伍、結語
現今台灣已進入唐德剛先生說的:「一年千變」的全球化時代,面對飛奔而來的變化,如潮水般拍打著我們,如何自處於來不及累積經驗的時代,人們唯有思索著「我們要活的有尊嚴!」(柏楊,2002),而積極建立「人性尊嚴」價值。需要倚賴著一群有活力、有策略的人權教育工作者,在中華人權文化荒漠中,勤播種、守護著人權之木,協助它茁壯成林,成為確保「每一個人都能活得有尊嚴」!

參考書目
柏楊(2002)。我們要活的有尊嚴。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王秀津(2002)。「高中人權教育種子教師研習」課程實踐之省思。台北市:教育部人權教育資訊網。

星期五, 12月 01, 2006

轉貼 測量校園 人權溫度

測量校園人權溫度
目的:
- 以《世界人權宣言》作為溫度計,檢測校園內的人權狀態;
- 有效地反映出學校中影響「人權氣候」的力量;
- 發展足以改善學校人權狀況的行動策略;
- 本活動亦可用來檢視其他地方的人權狀況,例如:家庭、社區或社群。

* 請注意:校園中的成員包括:學生、教師、職員、工作人員。
* 計分方式:
0–不知道
1–否/從未r
2–很少
3–經常如此
4–是/總是如此r

問卷內容(對照條文:世界人權宣言/兒童權利公約)

____ 1. 我的學校是個讓我或學生感到安全、放心的地方。(Art. 3, 5 / Art. 6, 37)
____ 2. 不論在學術(業)或工作機會上,校內所有成員都能接受到公平的訊息和鼓勵。(Art. 2, 26 / Art. 2, 29)
____ 3. 校園中的成員,不會因為種族、性別、家庭背景、身心障礙、信仰或生活方式(例如穿著習慣、交往對象、參與校外的活動) 等因素而遭到歧視,。(Arts. 2, 16 / Art. 2, 23)
____ 4. 我的學校?每一個人提供平等的管道、公平的資源、活動和課程調度。(Art. 2, 7 / Art. 2)
____ 5. 校園裡的成員反對發生在校園中,具有歧視性或污衊性的行為、題材或言論。(Art. 2, 3, 7, 28, 29 / Art. 2, 3, 6, 30)
____ 6. 如果有人污衊或者侵犯他人的權利,侵權者會得到協助以學習改變他/她自己的行為。(Art. 26 / Art. 28, 29)
____ 7. 校園裡的成員關心我的全人發展以及學業發展,並且在我有需要時伸出援手協助。(Art. 3, 22, 26, 29 / Art. 3, 6, 27, 28, 29, 31)
____ 8. 當衝突發生時,我們會試著用非暴力及合作的方式解決。(Art. 3, 28 / Art. 3, 13, 19, 29, 37)
____ 9. 針對騷擾或歧視問題,學校有相應的政策和程序,當有騷擾或歧視事件發生時,制度性的政策與程序有確實被執行。(Art. 3, 7 / Art. 3, 29)
____ 10. 與校規有關的事務方面(包括停學和退學),在確認犯錯和處罰方式時,所有的人都能確保獲得公平、公正地對待。(Art. 6, 7, 8, 9, 10 / Art. 28, 40)
____ 11. 在我們的學校裡,沒有人受到屈辱的對待或懲罰。(Art. 5 / Art. 13, 16, 19, 28)
____ 12. 遭到指控做錯事的人,在尚未證明其有過錯之前,都被視為無辜。(Art. 11 / Art. 16, 28, 40)
____ 13. 我的個人空間和物品是受到尊重的。(Art. 12, 17 / Art. 16)
____ 14. 我的學校歡迎來自不同背景與文化的學生、教師、管理者、職員,包括不是在台灣出生的人。(Art. 2, 6, 13, 14, 15 / Art. 2, 29, 30, 31)
____ 15. 我有表達信仰與思想的自由(政治、宗教、文化或其他),不需擔心遭到歧視。(Art. 19 / Art. 13, 14)
____ 16. 我的學校成員可以製作、散發出版品,不需擔心受到審查或處分。(Art. 19 / Art. 13)
____ 17. 課程、教科書、集會、圖書館和班規當中,存在有多元的聲音和觀點(例如性別、種族/族裔、意識型態)。(Art. 2, 19, 27 / Art. 17, 29, 30)
____ 18. 我有機會在校園內參與文化活動,我的文化認同、語言及價值受到尊重;我可以透過音樂、藝術和文學形式表現我的文化。(Art. 19, 27, 28 / Art. 29, 30, 31)
____ 19. 在制定學校政策與規定時,我的學校成員有機會參與(個別或透過組織團體)民主的決策過程。(Art. 20, 21, 23 / Art. 13, 15)
____ 20. 我的學校成員有權利在校園中組織團體,倡導他們自己或其他人的權利。(Art. 19, 20, 23 / Art. 15)
____ 21. 我的學校成員鼓勵彼此學習與正義、生態、貧窮及和平相關的社會或全球性議題。(Preamble & Art. 26, 29 / Art. 29)
____ 22. 我的學校成員鼓勵彼此組織並發起行動,表達與正義、生態、貧窮及和平相關的社會或全球性議題。(Preamble & Art. 20, 29 / Art. 29)
____ 23. 我的學校成員在學校上課或工作的期間,能夠在公平的工作條件之下,得到適當的休息/休閒時間。(Art. 23, 24 / Art. 31, 32)
____ 24. 學校中的雇員獲得足夠的薪資,使他們自己和家人得以維持基本的健康與生活水準 (包括住所、食物、必要的社會服務,確保就業、疾病照料和年老照顧)。 (Art. 22, 25 / Art. 27)
____ 25. 我負責在我的校園內確保大家不相互歧視,並且確保他們的行為舉止有助於建立安全、良好的校園環境。(Art. 1, 29 / Art. 29)
總得分:__________

來源:台灣人權促進會 http://www.tahr.org.tw/index.php/article/2005/03/27/373/ 〈 吳佳臻摘譯、整理自D. Shiman & K. Rudelius-Palmer所著《Economic and Social Justice: A Human Rights Perspective》(1999),及聯合國出版之《ABC:Teaching Human Rights—Practical activitie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2003)。〉

星期六, 11月 25, 2006

人權教育種子教師手記

緣起
一九九五年,東吳大學政治學系開始在大學部及研究所,開設一系列有關人權的課程,諸如「聯合國與國際人權保障」、「人權思想與問題」、「性別政治」、「環保政治」、「原住民政治」等。(黃默,2002)在一九九六年,因著人權教育基金會,及台北市教育局長吳英璋教授的引介,市師初教系湯梅英和但昭偉,幼教系幸曼玲、林佩蓉等教授,以及東吳政治系黃默教授和陽明大學周碧瑟教授等人,共同參與國科會「人權教育與人權保障」的整合型計劃,研討有關人權理念及人權教育推動事宜,並於一九九七年由台北市教育局委託市立師院辦理「人權教育教材編輯工作坊」,筆者也在這個時候加入、參與工作坊的研習。其後,市立師院湯梅英教授獲教育局補助,在台北地區舉辦一系列人權教育種子教師工作坊,並與人權教育基金會合作在綠島、高雄、金門等地辦理教師工作坊。雖然,這幾年來辦理的人權教育工作坊課程內容不盡相同,但基本上,工作坊係提供教師自由開放、尊重包容的氣氛,經由小團體互動、討論,引發教師自我省思即教學反省、教室觀察,蒐集、檢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關人權的議題及事件,再由團體討論後,著手設計符合本土的人權教育課程與教學。

我們與人權教育
自八十六年開始,籌辦人權教育種子教師工作坊,即面對教育工作者所提出的困惑與問題,例如:人權教育是什麼?為何要實施人權教育?人權教育的目的為何?提倡人權教育,會不會造成學生變本加厲的只管自己的權利?人權教育是不是只重視學生人權,卻貶抑老師的基本人權?人權教育與現在倡導的各種教育理念及教學活動,如法治教育、兩性教育、生命教育等有無關聯或重疊?在既定課程與教學的框架中,人權教育要如何實施、推動?為釐清這些疑問,教師工作坊的設計是以小團體方式進行,並有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輔導員,負責帶領團體活動、催化團體互動及討論,透過小組活動不斷對話、溝通,讓成員在自由分享的團體互動中有機會思考、澄清,並檢視日常教學及校園環境,以釐清上述的疑問,期能拉近人權教育理念與實際教學場景的落差。

進行人權教師培訓之初,我們期待成員是自願參與的,每一次都擔心:有沒有人願意來參加?教師們會不會是被迫來的?課程設計是不是成員想要的?所以,每一次,輔導員會先研討校園人權議題,將自己對人權或相關議題的思考拿出來分享、討論,這樣的對話也因為輔導員不同的背景而豐富、精彩。彼此之間,也漸漸凝聚成一份「人權教育夥伴」情感,培養了長期的工作夥伴情緣。

除此之外,我們對人權教育推廣工作有更高的期待。我們認為,「人權教育」並非只是學校教學中的課程,或是學術的抽象名詞,而是能充分體現在日常生活。所以,我們希望能將尊重與包容應用到學校生活,培養學生和我們一起關心處處可見的權利意識。例如:看過電影「壞孩子」(註1),我們希望和學生共同思考個人的隱私問題,如何面對強者的侵害、弱者如何自處。並藉此反思當前校園環境處理學生個人隱私的部分是否適當,對人權教育的落實有什麼影響等課題。其他討論的主題,例如:日常生活中師生衝突事例、童書故事、社會新聞事件、電影主角的處境等等,都是學校人權教育教學的起點,並能應用於生活中,進而對周圍的人產生關懷,敏感覺察社會中不公不義的現象,而積極尋求解決的行動方案,以真正落實人權教育保障人權的目的。

由此看來,人權教育如果真正在校園落實,會改變專斷權威、管理至上的校園氣氛,讓校園環境更符合教育的本質,因為當師生有關心自己權利的覺知,當越多人了解尊重與包容在人際相處的重要性時,就會有一股力量產生,促使每一個人可以在大家的支持下,去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受侵害。而這樣的尊重意識成為一個校園裏的共識後,自然會形成一種尊重個人發展的校園環境。
種子教師課程
自一九九七年後我們陸續在台北、高雄、金門培訓國中小學教師,今年暑假開始,也進行了全省高中教師工作坊,邀請長期關懷對權教育議題的教授做專題式的演講,並以分組討論的方式與成員做交互對話,藉此開啟參與教師們對人權教育議題的關心,並內省自己的價值觀。

我們也安排觀賞影片,營造置身於片中與主角感同身受的經驗,隨著劇情的鋪陳,感覺主角面對的困境、經歷他們捍衛權利的歷程。希望藉由這種經驗,讓成員在聽演講、小組討論之外,多一點身歷其境的感覺,藉此產生「同理心」。就像我們看著「舞動人生」(註2),看到許多人行使「罷工權」表達著憤怒,但是強勢階級總是掌握著社會大部分資源以及礦業逐漸沒落的種種影響,仍是在無奈下結束了抗爭行動。電影情節讓人感到突破現況中的不公平、不平等是多麼困難。而主角「比利」以微弱的聲音,堅毅的表達自己想跳舞的決心,破除一般對男性舞者是「同性戀者」的偏見,最後得到家人與師長的支持,得以發展個人潛能,躍昇為舞台上首席舞者。期間,父親、教師的愛與關懷,幫助他突破「性別刻板印象」,常常讓觀賞的教師們禁不住落淚,更引發後續的熱烈討論。

註1「壞孩子」影集是春暉電視公司製作發行,「老師上課了」影集中之一。發生地在法國,片中描述一個父親對自己十歲女兒的性侵害事件。學校裡的諾老師是一名曾從事法官職位的人,當他從女孩「賽兒」的作業上發現賽兒情緒由快樂轉變成不快樂,甚至看到賽兒使用暴力對待同學,百思不解原由。經由探詢喜歡賽兒的巴布羅以及與賽兒私交甚佳的女老師白蘭琪都得不到答案,最後藉著學生到劇場做戶外教學時,諾老師裝扮成賽兒喜歡的小丑,在短短的對話中發現賽兒爸爸會利用媽媽外出工作時間,對賽兒進行性侵害,並說賽兒不乖才會以性侵害責罰她。諾老師為了解除賽兒的壓力,諾老師一方面與校長聯繫,一方面聯合小時候也曾受父親性侵害的女老師白蘭琪合力將事實真相轉告賽兒的母親,三人聯合起來向法院控告壞父親,徹底解除賽兒的恐懼,最後賽兒又恢復昔日笑容回到學校上課。
註2「舞動人生」是院線片。劇中描述一位男孩「比利」生活在英國鄉下,父親是正在進行罷工的礦工,「比利」卻在此時發現自己喜歡跳芭蕾舞。巧遇良師發現比利有跳舞的天份,力邀他去參加「皇家芭蕾舞學院」甄試,願意花額外時間訓練比利,加上比利願意持續不懈的練習。到了應試的日子,卻因為哥哥參加罷工行動被捕而延誤考試。比利曾試圖以微弱的聲音爭取家人支持,卻換來一頓哥哥嘲笑。一直等到比利發現自己只是喜歡跳舞,與大家認為的男舞者即「同性戀」無關,於是放心的將舞姿展現在父親眼前,進而得到父親與老師的幫助,遠赴倫敦,獲得「皇家芭蕾舞學院」的入學許可,最後,成為舞台上首席舞者。

此外,對於一些普遍在校園發生的人權議題,在分組活動中也提供機會讓教師分享自己的感受,例如「歧視」、「體罰」等校園事件,往往激發許多不同觀點、甚至情緒激烈的討論。工作坊的課程設計,是希望提供教師真誠分享、交換經驗的機會,並且透過小組討論實際發展的教學活動,讓教師表達對人權的基本想法和觀念;體驗人權與教育、生活的連結;並轉化為具體的教材,依實際需求,自由創新集體創作教學活動設計。根據過去工作坊的經驗顯示,實際參與的教師也能充分展現課程設計、編選教材的能力,並分享夥伴們的創意。
人權教育點、線、面
目前我們將歷次工作坊生產的初稿,增補、整編,或基於原有概念改寫、創新,使其更接近實際教學所需,以及配合九年一貫課程融入人權議題的教學設計,進而出版「人權教育教材手冊」電子書。我們所希望人權教育種子教師能理解人權教育與教育本質及民主素養的關連,就很容易找到適當的教學時機,融入平等、尊重、包容等人權核心價值,以及權利、義務、責任等有關人權的基本概念,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具有人權關懷的人。

隨著一次次工作坊的結束,我們得到願意保持關心的教師熱情,也因為這些老師的回饋,讓人權教育網站、高中生人權教育營隊、高中人權教育種子教師工作坊可以全省走透透,從點、線到面注入人權教育更多的新活力。

我們期待今日所灑下的每一粒種子,未來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存活,並茁壯、成長,像大樹一樣堅實可靠。人權教育種子若成林,則變成為人性尊嚴的保護傘就指日可待了!
參考資料
黃默(2002)。台灣人權教育倡導與展望。